写作的意义

建立个人博客之初,一直有个声音在我心里反复地问,博客的意义是什么?或者更普遍一点——写作的意义是什么?

写作伊始

域名和服务器首先花掉了近千大洋,其次还要安装各种软件、插件和数据库,然后把以前写过的文章都腾过来,再来我还是个界面强迫症患者,如果界面不好看就没有创作的欲望,所以原始模版里的字体、字号、代码块、表格、布局、配色等不入眼的地方,统统都被我改了个遍,警觉如我还赶紧给服务器做了个备份,因为改的地方实在太多连自己也记不住,怕哪天数据丢失还得重头再改…一顿操作下来,博客站点已可稳定访问,并且是以希望的样子呈现的。不过,我方才开始问自己—— “为什么要写?”

为何而写

写博客约等于写作。物欲横流的当下,写作也跟着被贴上了功利属性——浏览量、点赞数、流量变现…过度的欲望是焦虑的起点,焦虑又会带来很多杂念,最后演化成写作的坟墓。写作应该是纯粹的一件事,将所思所想,真情实感,以文字的方式记录在纸或文档里,用 “烂笔头” 弥补 “好记性”。文字的载体有很多,书籍、报纸、杂志、电子文档等,这些资料已经够详实了,还比我们写得好,但为什么还有必要亲自写作呢?我们阅读文字资料只能算是 “输入” 的过程,大量的输入帮助我们了解这个大千世界,天下大事,教会我们知书达理,善解人意,但光有输入,没有 “输出”,我们必然会像一个不会思考、任人摆布的木偶般,今天获悉太阳从东方升起,明天知道水有固液气三种形态,后天被告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不要随便打人…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,就拿我熟悉的计算机领域,网上看到过很多写编程的技术文章,不是直接搬运,就是东拼西凑,我想他们应该误解了文字输出背后的意义。最近一有空就在看杨宁老师的《文学理论》,他讲到因为语言无法完全且准确地表达情感,所以才有了意识流、自动化写作等尝试超越语言的方法论出现。但我想说,我们生活中的感悟、工作中的总结、技术上的思考,用语言文字足矣,我们遇到的问题更多是不愿写作、憋不出字、没有思考,而非不可言说。

抽丝剥茧

写作像一个有抽丝剥茧能力的漏斗,将脑海中的糟粕过滤,在纸上留下精华。我们脑中总是有千头万绪,关系又错综复杂,写作正好承载了从抽象到具象,从纷繁到清晰,从浅显到深入的使命,它不是思路的发源地,但可以让我们从匆忙的学习与工作中停下来,与大脑一对一沟通,把离散的思路梳理出来,再串联好他们的逻辑与关系,最后清除冗余的杂念,巩固主线的脉络。

有福同享

程序员界有一句经典的话——Talk is cheap, show me the code。如果说 Talk 是抽象的极端,Code 是具象的极端,那 Write 就在它们中间的位置。太抽象的东西让人难以理解,丧失兴趣,太具体的东西虽有绝对的精确,但往往也暴露过多细节,让人钻到石头缝里去看,无法感知全局的骨架。口头表达的准确性不够,专业表达的通俗性又不足,折中的文字表达因此成为了程序员沟通协作的绝佳媒介——设计文档、统一建模语言UML、伪代码等应运而生。不只是计算机领域,任何领域里语言文字都有较强的通俗性与传播性,对于具有一定语言基础的人来讲,提到 “水” 一定不会理解成 “火”,但提到 \({{H_2}}O\) 则必须具备一定化学基础的人才可理解为 “水”。可见语言文字足够达到分享与理解的目的。

温故知新

写作的灵魂还是思考,脱离了思考的写作只有记录的浅层功效,少了明察秋毫、入木三分、获取新知的深层功效。比如以前我在工作中用到了解决资源互斥访问的 “乐观锁”,但在写成技术文章的过程中,如果只是叙述 “什么是乐观锁”,它的意义就显得很普通了,但如果再加上 “在什么业务场景下碰到了资源互斥访问”、“是怎么想到要用乐观锁的”、“乐观锁的实现思路”、“为什么不用悲观锁”、“乐观锁和悲观锁分别的适用场景”,那显然已达到温故知新的境界了,温的是乐观锁的故,知的是拓展出来的新,倘若下次工作中再遇到悲观锁的情景,就可以信手拈来,从容应对了。不仅如此,温故知新的过程总是逼迫我们梳理清楚一件事情的起承转合,因此也潜移默化地训练了我们的结构化思维、框架和逻辑能力。

毛遂自荐

工作面试其实是比较片面地了解一个人的方式,面试的时间也有限,获取到这个人的信息就更有限了,而面试一旦通过,这个人是要与自己共事几年之久的。这跟当时我在大学保研时听到老师的一句话类似:“我们一般更喜欢招保研的学生,因为可以保研,证明了这个学生是长期优秀的,而不是靠突击考研得来的短期优秀”。所以同理,当我们步入社会,没有了成绩单,还有什么方式可以毛遂自荐给面试官,证明自己的长期优秀呢?——记录了学习与技术血泪史的个人博客。是临时抱的佛脚,还是台下十年功,一目了然。

成长足迹

摄影师用相片留住微笑的瞬间,画家用油彩留住动人的风景,音乐家用旋律留住时代的声音,而我们多半什么家都不是,文字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我们记录成长足迹的最好方式。我们写下的文字不必万分正确,也不可能都是寻欢作乐,但只要留下了,就是珍贵的,因为那个泛黄的时代,那个褪色的季节,那个远去得只有一个小黑点的自己,再也回不来了,但我们挽回了的是,那时脑海里的所思所想,再次拾起,依然如此真切,就像普希金说的 “过去了的,都将成为美好的怀恋”。

 

愿永远不要停止写作

2023.12.16

Leave a Commen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