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温柔的夜》

因为一些原因,这本书我断断续续读了半年,再拾起的时候依然是温柔如初。

没有《雨季不再来》的压抑沉寂,没有《稻草人手记》的轻快活泼,更没有《撒哈拉的故事》的奇幻经历,《温柔的夜》有的是烟火气。这本书讲述的大致还是三毛和荷西在加纳利群岛的所见所闻,只是相比之前多接了几分地气:享受拾荒的未知与惊喜,喜欢独处在黄昏和黑夜交接的时光,骇人听闻的治疗师与巫术,注入生命与魔力的饺子大王,不想脚四周被鞋子围住的赤足天使,同胞们在异地他乡应当荣辱与共,为客死他乡的陌生台湾同胞扫墓,赶赴尼日利亚荷西的工作地却遇上拖欠工钱的老板,温柔的夜里追着三毛借钱渡海的陌生人,精致利己的清洁工马利亚,视如珍宝的手绘石头,以及来自日本的蓝颜知己莫里。

三毛跟她的家人说:“我的经历比你们的十倍还多!”。看完这本书我终于相信了。客观讲三毛作品的文学价值比较一般,但不一般的确实是她的经历,每次读完她的书仿佛已经经历了一百个人的人生,对于当下朝九晚五,三点一线的上班族而言,读书真的是带领我们遨游世界最廉价的途径,足不出户就可以在撒哈拉沙漠安营扎寨,去加纳利岛的海边拾贝,到卢浮宫看蒙娜丽莎,感受西班牙文化的洗礼。

《温柔的夜》里我印象最深的还是《五月花》这篇,它记录了五月三毛去尼日利亚看望荷西潜水工作的见闻,荷西的老板汉斯是个无赖的奸商,拖欠员工薪水,不断画饼,三毛屡次与之争论无果,最终无奈离开,汉斯也遭遇车祸的报应手脚俱断。当汉斯说 “荷西文凭好,做事能力强,将来公司扩大了不会亏待他的”,三毛回答 “我们是活在现在,而不是活在未来”,我感叹原来 “画饼” 普遍存在于每个时代。荷西的实诚与善良,成为了汉斯利用的把柄,工作得越久,越让自己处于一种 “鸡肋” 的局面,离开意味着分文没有,留下是零价劳动力,而相反同事路易,在脏活来临的时候装病偷懒,却反而活得很舒服,荷西站在道义的中心地带,路易从道义边上跳到了唯我的乐园。“好人不长命,坏人遗千年”,有时我真的怀疑,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因果报应,人品守恒呢?进入社会以后,书本上所学的 “温良恭俭让” 的待人接物准则直接被擦除,重新在社会生存指南里写下的是 “精致利己”、“高情商”、“向上管理”、“趋利避害” …一旦决定放松原则的口子的时候,不干不净的东西便不断往里侵蚀,久而久之,口子已经全然松开,于是便同流合污了,并且身在其中的我们,甚至分不开 “净” 与 “污” 的区别了。决定放弃原则的那一刻,也就等价于放弃了我们自己。

故土台湾虽给了三毛一个迷失的我,但撒哈拉沙漠又给了她一个苏醒的我,加纳利群岛再给她一个正在进行时的我。三毛在放弃肉体生命的那一刻应该是自在的吧,因为她拥有一个完整的我。